临港卫星研制基地竣工启用,具有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卫星研制能力
2019-10-12

       开工投产!成功发射了量子通信卫星-墨子、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北斗导航卫星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在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于今天正式竣工启用,卫星创新院承担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微小卫星模块化智能制造与应用创新平台项目(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南区),也同步开工建设。

      就在一个月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其中,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超过110亿元。中科院微小卫星应用模块化研制项目是当天签约项目之一,该项目是由中科院在临港综合区内设立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微小卫星模块化智能制造与应用创新平台,目标建成 “上海智能创新基地”的旗帜和标杆,具有较强的行业和区域示范作用,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升级。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是中科院和上海市于2003年共建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微小卫星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试验应用。截止到2019年9月,卫星创新院已成功发射了以世界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为代表的47颗卫星,成为中科院和上海市院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自2015年以来,卫星创新院在张江园区的科研场地和设施已难以满足卫星研制任务的需求,也难以支撑“十三五”及后续科研创新发展的需求。在上海市和临港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时任上海微小微卫星工程中心相里斌主任和领导班子决策,在临港地区规划建设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基地总体规划占地240亩,总投资约22亿元,计划分四期建设:


      今天竣工启用的为一期项目: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这里的卫星总装厂房3.6万平米,拥有7个卫星总装大厅,和完善的力、热、噪声、微波暗室等环境试验条件,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将主要承担通信、导航、遥感等国家装备型号任务的组批生产制造。

      今天开工建设的为二期项目: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南区,计划2021年底竣工投产。南区项目计划建设一间卫星创新工厂,构建卫星全流程规划管理及云数据支撑平台、面向精益化智慧化卫星AIT平台等5大卫星研制专用和共用平台,支撑未来十年内600余颗商业微纳卫星的批量生产。

      三期项目计划命名为临港卫星研制基地东区,占地30亩,主要建设航天产业孵化器、空间学术交流中心等。东区项目将依托卫星创新院的技术力量,重点开展航天产业孵化,瞄准遥感数据开发及应用、卫星通信应用、导航定位应用,以及航天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期项目为未来拓展区,占地60亩,总投资约6亿元。重点拓展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发展芯片开发与制造,星上高性能元器件和单机研制,以及批量研发低成本地面应用设备等。

      临港卫星研制基地的规划建设,将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国家科学中心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升航天共性技术的综合创新能力、聚焦重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创新院党委副书记周四根表示,预计未来十年内,卫星创新院将在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研制数百颗卫星,涉及国家重大空间工程、前沿科学任务、航天产业化发展,有效带动航天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各个环节的办理中,我们充分享受到了临港自贸区新片区金牌‘店小二’的优质服务,深切感受到了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工作速度和效率。”周四根说。

来源:文汇祝越